部屬培育 -2.6

  當夥伴出包了,面談做到這六個步驟讓團隊重返敏捷

 

 
 

  

 

 
 

【撰文 / 育群創企管資深講師  石博仁】

 

 

 

 

 

要如何面談,進行對話與回饋呢?對此,做到以下六個步驟,能讓我們有方法、有步驟的實務操作,並且確保團隊重返敏捷! 

步驟一:破冰、支持他、挺他

步驟二:辨認改善意願

步驟三:確認問題與討論回饋

步驟四:展開工作計劃

步驟五:共同承諾

步驟六:確保成果

詳細說明如下:

步驟一:破冰、支持他、挺他

    剛開始不要急著馬上切入主題,花上幾分鐘聊些輕鬆的話題,也可拉近彼此的距離,破冰緩和氣氛如下:

    聊聊關心的對象--「最近天氣時冷時熱的,你的小朋友鼻子過敏,還好嗎?

    聊聊最近趨勢--「最近疫情有較趨緩,但病毒又繼續變種,不曉得會不會再惡化?

    談談共同的興趣--「職棒樂天桃猿上半季季冠軍提前封王,那一場球賽你有看嗎?

    接下來,肯定與支持夥伴過去的行為表現,讓他感受到:你是支持他的、挺他的!既使他的表現沒有明確的成果,也可肯定他的執行過程、他的辛苦度,或者稱讚他的特質優點..等。

    如果一剛開始就開門見山地指出夥伴的問題所在,反而會造成緊張或對立的氣氛,甚至會降低團隊的信任,整個對話與回饋將會大打折扣。

   換句話說,你的表達語氣,如果是恐懼、緊張、急躁、鄙視、冷酷、挑戰、打斷、刻板、嚴厲、插嘴、辯解、爭辯、侮辱對方..等,你的團隊信任則會減分;但如果是自在、輕鬆、舒適、友善、溫暖、傾聽、明白、自由開放的說話、針對事件不攻擊別人..等,那麼,你的團隊信任則會加分。另外,尊重、熱忱、肯定以及平常心對待等,也是可添加不少信任氣氛。

 

步驟二:辨認改善意願

    首先,運用開放式的提問問題,例如「最近這一個月,你做了哪些工作重點,做的成果如何?請你說明一下….」,鼓勵夥伴說明工作表現與成果,同時,也積極聆聽與覆述重點,如有認同良好表現部分,可點頭表示;如有不認同的表現部分,可澄清確認,但不要用否定或質疑的用語,造成改善意願的降低。

    主動詢問:「有哪些可以做得更好的?」或「有哪些可以改善的?」倘若夥伴有明確說明出包的問題所在,或者需改善的地方,表示他有所察覺,改善的意願也相對提高,後續的對話與回饋也能預期地順利進行。

    倘若夥伴沒有明確說明出包的問題所在,或者需改善的地方,那麼,應該要有耐心地引導,採取「先暗示再明示」的方式,誘發他有所察覺,並且說出問題之所在、或改善之處。在此時,回饋的用語應用「我們」來替代「你」。例如:回饋內容:「你的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」,應調整為「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」。

    這個步驟最為關鍵,如果夥伴沒有察覺到他出包了,或者不願意改善他的問題,那麼,後續就很難談下去了。因此,讓他察覺、願意改善是「教練式」回饋的重點所在。

   

步驟三:確認問題與討論回饋

    再次確認與釐清問題所發生的「人事時地物」,了解整個事件的全貌,然後運用「三明治」原則技巧,進行順序如下:

1.比喻三明治的第一層沒有餡料,僅花一到三分鐘,說明或讚揚夥伴最近表現績優地方(表現優良之處)即可。若能以「第二手讚美」的稱讚方式,那可加分不少,例如:「第一手讚美」回饋內容:「上次您協助管理部張經理的事表現的不錯喔」,應調整為,「第二手讚美」回饋內容:「聽管理部張經理說他很感謝你幫了大忙」。

2.比喻三明治的第二層餡料最多,需要花多點時間討論需要改善地方(表現不佳之處),並且取得夥伴的正面回應,雙方共同找出原因,以及改善問題的方法與對策。

在此時,回饋夥伴的缺失內容,必須強調具體行為、數據事證的「名詞」用語,避免抽象模糊的「形容詞」用語。例如:回饋內容:「你的工作進度都比預期的落後很多」,應調整為「上個月交辦的市場調查報告遲交了近15天」。

同樣地,也應提出適當的提問,讓彼此互動參與討論,避免單向地直接告訴答案。例如:回饋內容:「我認為你應該改善的項目為A……B……C………」,應調整為「你覺得改善的方向應關注在哪幾個項目?」。

3.比喻三明治的第三層也是沒有餡料,僅花一到三分鐘即可,來說明夥伴的努力過程,或者肯定他的辛苦度。例如:「我們都知道最近大家都很辛苦,你的用心我們都看到了!」

透過以上「三明治」原則技巧,在回饋的過程中先讚揚、再改善、最後肯定,讓夥伴有尊嚴地願意改善做不好的地方,而不是一味地遭受指責哪裡做的不對,單單地只談缺失而已。

 

步驟四:展開工作計劃

再次確認有哪些可行性的對策,從中列舉出未來應做的哪些工作事項,並且將夥伴目前手頭上的工作項目,一起依照「重要性」與「急迫性」,來排定優先順序,展開後續的改善行動與工作計畫,其中應包含行動步驟、進行時程、預計完成日、主辦與協辦、多久檢核與追蹤進度..等等。

 

步驟五:共同承諾

雙方複述一次工作計畫,確認彼此達到共識,若能在表單文件上,雙方具名簽署展現承諾,那就更好不過了。接下來,主動詢問「未來進行的過程可能發生的困難或障礙?」,事先討論好預防措施,克服困難與障礙,或者提前尋求資源協助,避免夥伴再次出包出錯。

如果能夠善用簡單的肢體語言,來強化彼此的共同承諾,不失為是個好方法,例如:輕拍對方的肩膀、輕拍桌面、雙方互相擊掌..等。

 

步驟六:確保成果

主管人員主動出擊,定期追蹤檢討,詢問「有沒有困難的地方?」「是否需要協助幫忙的?」並且關注夥伴的行為改變,特別是工作意願的高低起伏,是否會影響工作績效。

如果夥伴有達成預期的階段性成果,也不要吝嗇讚揚他一下。

「沒錯,就是要這個。」

「比預期好哦,繼續保持下去。」

「太棒了,有讓我們驚艷到。」

 

    除了以上六個步驟之外,在運用對話與回饋時,也應避免以下六大偏差:

    1.未做充份的資料準備,包含夥伴過去一段期間的工作表現資料、訓練紀錄以及具體行為事件(哪些做得好的地方、哪些做不好的地方)

    2.話說太多,並未提問問題與夥伴參與討論,而忽略了對方的反應與回饋

    3.找錯說話對象;把某夥伴的問題告訴另一夥伴,反而造成後遺症

    4.未選擇安靜不受干擾的地點進行(通常是一對一在會議室進行,對話與回饋的環境沒有壓抑、不受干擾、無階層別的威嚴)

    5.沒有事先告知夥伴做準備。(應告知準備目前工作存在的問題與關注的事情、如何改善與提高績效,以及規劃未來的工作目標)

    6.過程中隨意閒聊漫談,而忽略了此次面談要達成的目標。

    每個夥伴會來到你的團隊,都是緣份,但他們都會有各自的理由而離開,只要他們離開之後,仍懷念與感恩著,你曾經陪伴他們走出困境的過程。你,算是盡責了,團隊也會逐步地邁向敏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