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上總有許多人說話時喜歡拐彎抹角,甚至用暗示性的語言來讓人推敲,記得前幾年在一次兩天一夜的企業內訓上,與某位集團負責人一起共用午餐,互換名片之後,著實地被對方開口說出的第一句話給嚇了一跳。
「嗯~我們集團是國軍級的大本營,有八個軍團在衝鋒陷陣向前跑著…..」
當然,他們集團的商品與軍隊完全無關,只是用這種比喻的方式來形容表達,說實在的,那時我壓根兒抓不到他說話的重點,當下只能費力地繼續聽著,約莫三四分鐘後,他的話題終於轉到了「我們的中高階主管來這渡假村進行培訓,已有六年了」,此時,總算與這次課程連結上了。
接下來,我只好用簡單扼要的發問與他互動「簡而言之,您的意思是集團很重視教育訓練,而且很滿意這渡假村的場地?」他深深地點點頭後,又開始長篇大論:「嗯….關於就業人口供需失調的狀況….」又來了,他又開始漫無邊際地侃侃而談。
於是,我就抓準時機,在他語意結束的時間點上,順勢再次提問「簡單地說,您的意思是說我們產業經常找不到適當的人才?」,他鏗鏘有力地回應:「是啊!」
這是個很特別的對話,非得要我說出「簡而言之」之後,才能清楚確認他要表達的重點,否則這頓飯都圍繞著不知所云的高談闊論中進行。
一般而言,在課堂上請學員發表時,發現他滔滔不絕無止盡地說著時,為了要掌控時效,我通常會來一句提問:「簡單地說,就是?」他們大部分會被這一句話突襲,然後就重點發表內容,這個小動作能讓對方歸納出簡單易懂的話語。
也因此在上課中,有時候學員上台報告之前,我會預防性地告訴他們:「請把你要報告的內容濃縮成三個重點。」這樣,會讓大家精簡時效地清楚明瞭重點所在。
當你的團隊夥伴總是喜好長篇大論時,你就應該掌握住時機,順勢地提問「簡而言之」,或者「簡單地說」,來試著幫助對方整理出重點。或許你會想:「這樣做,對夥伴很不禮貌?」,其實你多慮了。幫助夥伴做出說話的重點整理,總比經過漫長的對話後,雙方還搞不清楚話題的重點來得好太多了。這樣的對話重點整理,對於團隊的敏捷性,都是加分的!
適時地說出「簡而言之」、或者「簡單地說」這四個字,在團隊的敏捷運作上可以說是「必殺密技」,因為在與夥伴對話時,如果沒能針對每個交談段落做出重點整理,確認結論與後續的行動步驟,很有可能因為彼此的認知落差,而造成未來錯誤的行動方向,再來事後補救挽回,那可要花費更大的時間成本了。
「簡單地說,A客戶的報價方式,從原來的15%調整為25%,是嗎?」
「關於剛剛我們所討論的事,我會向高層主管反映。簡而言之,你的報告會在6月30日前提交給我,對嗎?」
我在對話中、或結束前,經常會有這個習慣「簡而言之」、或者「簡單地說」這四個字來整理出重點,無意中發現….團隊的思緒也更加地敏捷了!
|